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12月, 2016的文章

新創KPI(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

        在公司成立半年之際,台港大股東們要求開始訂定公司KPI,同時將網站上線後這三個月的營運績效彙整。經過幾天的資料萃取與統整後,這份血淋淋的新創KPI終於出爐,在過去半年的運作中由於沒有完整的數字報表去呈現營運狀況,所以都活在自我感覺中。當這份包含三大項目:網站營運、市場開發、公司財務的資料(註一)呈現在我眼前時,心中充滿百感交集,開心的是大家的努力在某些項目上有不錯的成績,但同時對於人事管銷成本遠高於利潤值,以及網站營運的某些數值不是那麼漂亮,則是讓我夜夜難眠!         公司營運透過數字化的整理後,確實可以呈現出很多精準的數值讓我們有檢討過去與規劃未來的空間,如同每一位籃球迷在每場賽後總是先看Box及Highlight去快速解讀這場比賽的結果。透過這些數字可以很清楚的知道這場球我們是不是在防守端忽略了防守籃板,或是助攻提升了進攻端的得分,在KPI報表中我們可以很清楚的解讀每一個數字的涵義,例如因為公司該月份參展及媒體的曝光,當月的UV值大幅上漲;但是因為大家忙於參展忽略了市場開發端的工作,導致在供應端簽約廠家數量不如預期。這些數值可以有第一層的解釋,也可以更深入第二層的分析,但我最害怕的不是這些結果給我的衝擊。我害怕的幾位大股東習慣於過去傳統線性生產方式的KPI解讀,若他們將相同的觀念套用在此份KPI上,很有可能直接判了我們的死刑。畢竟平台的營運模式是完全不同於過去的線性模式,從某些數值去看與比較可能會覺得這間新創怎麼可能做得起來?這種疑問一旦根深蒂固於投資人心中,就變成一件非常危險的事情。這也是為什麼眾多平台與網路新創前期聲勢看好,但禁不起前期投資人壓力及營運績效進而急著改變營運方針與策略,導致失去原訂發展主軸。         從上月底KPI報表出現後,我也確實感受到壓力,龐大的人事管銷費用,要在短期內靠Online的利潤去填補完全是天方夜譚,也因此在先前就設計的其他產品就必須更快推出市場。但同時面對的也是若這些產品還是無法有效提升營業額,是否就真的無解了呢?這個問題從那天起一直存在我心中,它代表的是若無解是否就宣告要大幅修正商業模式或營收模式。但身為新創團隊領導者,不能讓團隊成員感受到你的徬徨與疑問,在產品尚未正式推出市場前,能做的就是擬定好最佳策略,然後帶著夥伴們出去攻城掠地,無法多想,做就對了。因為KPI只能告訴你上一場球的統計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