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力激盪的目的(Brainstorming)

        腦力激盪在新創企業裡是司空見慣的一種激發創意、強化思考的工具。從西元1938年被提出使用至今,有一派主張在團隊進行過程中,不論成員所提出的想法多麼普通甚至愚蠢,任何人都不該打斷他的發言以及批評;另一派則主張激盪中透過不斷的批評與討論,進而碰撞出新的火花,認為這是創新的必經之路。
        這兩派說法我認為沒有絕對的對與錯,因為進行的方式必須取決於一個重要因子 - 「活動參與者」。為何如此說呢?對於第一派主張不批評不評論的人而言,「能力」與「視野」在參與者中需有平均之上的表現,因為若是參與者本身能力不足或是投入程度不佳,在開放自由的激盪環境中,很容易就流於你知我知的感官分享,也就是大家說的只有搔到癢處,無法真正發掘問題,或激發新的想法。當然只要成員中有許多能力優秀者,還是有機會透過不同的想法交流,獲得新的靈感,或是得到想法的驗證讓團隊更有信心去實踐。
        另一派主張不斷的評斷與批評,藉此碰撞出創意火花的,很重要的就是參與者的「個性」與「修養」。在新創團隊中,通常成員都是在努力實踐自己的理想與目標,就算是過程中不斷修正但是整體來說,對於自我認同上一定比大眾(包含所有上班族、主管等)要好,不然怎麼敢又怎麼能來創業呢?因此若是無法接受評斷及批評的人,在這種激盪中勢必會產生很多負面效果,也許還沒碰撞出一個漂亮的火花,團隊內部就先燒得一屁股亂七八糟了!因此在這種腦力激盪法的進行前,主持人必須要對於參與者有充分的了解與掌握,在進行的過程中更要有完全的掌控能力,以避免過度的爭執造成成員彼此間的嫌隙。
        有位創業圈前輩在與他諮詢的結尾,和他道謝過後說了一句令我印象深刻的話。他說:「顧問其實只是告訴你現在幾點鐘而已!」這句話說明著其實當局者時常因為深陷其中,不確定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確,走往目標的路合乎預期,進而透過旁觀者的指點迷津,加深自我認同,做出合乎期待的決定。在腦力激盪中的結果有80%都是團隊與個人在尋找自我認同,就像是老天出了一題沒有標準答案的題目給新創團隊,團隊透過腦力激盪去驗證及尋找所有人的答案共通性,結果通常是選擇共通性最高那個或領導者強勢要求遵循他的答案,這其實就是大部分團隊的腦力激盪,所以採用哪一派的執行方法很重要嗎?又或是哪天又有更新的腦力激盪法理論出來說它才是正確的激發創意、強化思考方法。事實上,它就是一個團隊運作過程中的工具。
        那這種每隔一段時間就必須進行的「Brainstorming」還需要持續讓它出現在團隊內部嗎?在我看來,當團隊遇到瓶頸或是尋求突破(或閒來無事時)可以透過它去強化彼此的想法與目標,也透過想法交流與驗證去讓夥伴們的目標更為一致,這樣一來就達到這個團隊運作工具的效果了!至於有沒有新的想法或爆發性的創意點子出來,就當作站上打擊區時,先求安打上壘就好,全壘打畢竟是可遇不可求!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員工期權計劃(Employee Stock Option Plan)

專案企劃架構方法